资讯详情

论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理论导向

2016-10-10 16:40:16 753阅读

  摘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也是有色金属矿业企业的生存命脉。针对当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总体态势与开发特点,全文着重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科学发展观等角度论述和解析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应遵循的方针与原则,以期为有色金属矿业企业制定资源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也是有色金属矿业企业的生存命脉。目前,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总体态势表现为:铜、钴资源严重不足;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资源保证程度不高,现有储量只能保证10a开采,对国外资源依赖日益增加;铝土矿可供程度较高,但质量并不佳;钨、锡、锑、稀土、镁等资源丰富,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不仅可满足国内需要,还可适度出口[1]。总体来说,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体现为大矿少、小矿多;富矿少、贫矿多;共生矿多、单一矿少;易选冶矿少、难选矿多。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长期以来,我国有色金属矿业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存在着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诸多矛盾。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摒弃以无限制消耗自然资源换取发展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实现矿区生态环境、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有色金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国有色金属矿业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是有色金属矿业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实施资源开发战略,从战略高度来研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色金属矿业企业的当务之急。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则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业制定资源开发战略所必须遵循的理论指导。
  1可持续发展理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战略宗旨
  可持续发展是在环境问题遍布全球且愈演愈烈的现实中,人类反思自身几千年以来,特别是工业文明时代以来走过的发展道路的结果。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曾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过具有权威性的定义性解释: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这一定义实际上包含了3方面的可持续性:首先是生态的可持续性,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再者是社会的持续性,即在经济活动不超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品质,促进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理论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看作一个复杂系统的组成部分,以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强调各成分之间的协调发展。具体地说,有色金属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可归纳为以下几层含义:
  (1)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有色矿区不仅普遍自我积累、自我开发、自我发展能力较差,而且市场生存能力较低。因此,经济发展应是众多矿区的第一目标,加速有色矿区经济发展是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为有色金属矿业发展累积资本的重要途径。
  (2)矿业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于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有色金属矿业来说,应着力研究矿业发展特殊规律以及矿区社会的演化规律,尤其是在闭坑时,应能保持当地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3)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因此,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必须对矿产资源加倍珍惜,使矿产资源的耗竭速度保持在适当水平,以发挥出最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2]。
  (4)矿区环境的可持续性。即强调把矿区环境建设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衡量发展质量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
  由此可见,有色金属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发展,同时,它把环境与资源保护作为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吁请人们改变传统粗放式的矿业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珍惜资源,保护资源,将矿产资源看作企业和人类生命的源泉。
  作为一种全新的开发矿产资源的发展观,有色金属矿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在制定矿业发展战略和开发矿产资源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当前的发展需要,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绝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其实质就是要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间的关系,为后代开创一个能持续发展的矿业基础局面。为此,我们应在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积极寻找新的可替代资源;在良性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应用矿床学、地质学、系统论、经济学、社会科学、生态环境学、采矿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技术,有效开发利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归结起来就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提高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益,走一条消耗低、质量高、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污染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生产发展道路。
  2循环经济理论———实现有色金属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循环经济也称为资源循环经济或循环经济社会。其含义是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以形成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循环经济使得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成一个“物源—产品—再生物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从而建立起在物质不断循环利
  [3]
  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因而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工业社会经济增长依靠高强度的开采和消耗资源不同,循环经济的增长遵循“减量、再用、循环”(即3R)的实际操作原则,以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末端处理负荷[4]。在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21世纪,循环经济不仅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战略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主要体现在:
  (1)矿产资源开源节流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开源节流”是传统的面对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的应对策略,而循环经济下的“开源节流”具有不同的内涵,它是多重循环下的资源挖潜,是从企业、从工业园区、从全社会等多个层面上让废弃物流动起来变为可再生资源的过程。例如,对我国的铝工业可以进行铝业生态系统设计,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废铝可掺入原铝中使用而形成铝的闭路循环。通过社会回收网络也可收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废铝,发展再生铝工业。据专家测算,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每利用
  1t废杂铜可提炼电解铜850kg,节约铜矿石150t和电能260kWh;每利用1t废铝可炼再生铝900kg,节约铝土矿4t、电能1.5万kWh,减少空气和水污染负荷95%以上。目前,西方发达国家都把资源开发重点转向了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并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在1990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色金属年产量中,再生铜就占到了52.26%,再生铝占到了26.96%,再生铅占到了50.02%,再生锌占到了29.52%。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矿产资源的开源节流,形成新的原材料供应渠道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2矿业研究与开发2005,25(1)
  (2)实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永久性利用。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与国外相差20~30个百分点。循环经济能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和产生废物等各个环节上循环利用矿产资源,以最大限度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真正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解决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与传统的采取末端控制措施的环境保护方式不同,它强调源头控制与污染预防,并强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以更少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人们的需要,减少污染,做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目前,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土地退化和损毁严重;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诱发多种地质灾害。在未来的20a内,经济高速增长对国内环境的压力将是空前的,只有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才能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上,也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区域经济理论———有色金属矿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可分割
  同许多矿产资源一样,有色金属矿产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特大型有色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既可以带动资源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繁荣,也可能因资源的枯竭而使区域经济衰退与萧条。因此,研究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战略不能不关注其对区域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区域经济理论普遍被认为是研究如何建立国家区域经济系统,并按照地域分工与协作的原则进行最优产业布局,并实现最佳城乡结合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质上就是优势经济发展战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然资源条件,尤其是自然资源条件中的矿产资源条件。有色金属矿业是一种既古老又有创新力的行业,伴随着某一矿床的发现与开发往往是一定区域经济繁荣的开始,例如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平果铝土矿等矿床的发现与开发,不仅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并且通过其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对周围相当区域经济的繁荣起了决定性的作用[5]。这表现在:矿产的采掘带动了选矿与冶炼加工业的发展,同时必然带动为矿业服务的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外销外贸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以矿业开发为发端的产业群落,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矿产储量和开发规模越大,对区域经济中相关产业的影响就越大,带动相关范围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大。另外,有色金属矿业开发也能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系统,立足本区域向外发展是区域经济的内在要求。无论是有色金属矿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把矿业产品输送到国内外市场始终都是有色金属矿业开发的追求所在。例如,平果铝、柳州华锡集团、河池、百色地区外销的铝锭、铅锭、锑锭、锡锭、锌精矿等矿产品都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也带动了一系列外向型企业的发展。
  为了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有色金属矿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支柱作用,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既应放开搞活,又应严格管理,宏观上实现对矿产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和严格控制;微观上实现科学开发、集中选冶和合理利用,使有色金属矿业沿着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健康有序地向前迈进。地区性的有色金属矿业企业集团尤其应成为区域经济中具有矿产资源优势和规模经济能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源。
  4科学发展观———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南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该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其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其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统筹兼顾和5个统筹发展;其精神实质和根本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5个统筹发展”是以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为内容,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整体推进为目标,走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道路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6]。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来看,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较突出,经济增长的代价较高,资源环境的压力较大。具体就有色金属矿业来说,主要体现为粗放经营状况较为严重、资源约束加剧,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例如,我国每生产1t铜的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15%~30%,粉尘排放是世界先进水平的10倍;铜矿、铝土矿等现有储量分别只能满足国内消费约12.5和31a。近几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较为迅速,已成为有色金属生产大国,但在这种快速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些已成为制约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其中资源、环境的制约最为严重。如果继续按照传统方式发展,产业增长的极限则很快会出现。据统计分析,2004年我国国内已经形成的电解铝产能将突破800万t,而全球可能供给我国电解铝生产用的氧化铝原料最多只能保证600万t产能的需要。这样,2004年我国至少有200万t的电解铝产能将因缺乏原料供应而闲置。
  可见,为了实现有色金属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按照科学发展观,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实现6个方面的均衡: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产资源承载力的均衡。矿产资源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基础,没有可靠的矿产资源作为保证,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是一条充实矿产资源的有效途径,但是这一措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向国外购买矿产资源原料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有色金属冶炼能力的扩张应与矿产资源的承载力相适应。
  (2)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与相关产业发展的均衡。由于有色金属工业是一个高能耗的产业(年耗能量约占全国能量消耗总量的3%),因而其健康持续发展首先就应与能源工业的发展保持均衡。在有色金属工业的能源消耗中,电力消耗占总能耗的56.7%~66.1%,其次是煤炭和焦碳,随着工艺技术设备的进步,煤炭的消耗量呈下降趋势,而电力的消耗量则逐年上涨。而从我国长远来看,由于全国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能源供应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制约作用会日益突现,如何保持两者发展的均衡是人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均
  衡。目前,从整体上来说,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尤其是一些矿山滥采乱挖现象对植被、水和地质构造的破坏令人触目惊心。一些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冶炼技术和方法仍在盛行,这些都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背道而驰的。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由于我国各地区资源状况、环境状况、交通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均不相同,因此,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必须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5)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均衡。作为一种传统产业,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还必须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发挥其大量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的作用。同时,还应支持具有特色、专业化生产的有色金属矿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谋求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力资源的均衡。
  (6)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科技发展的均衡。科学技术是推动矿产资源有效、合理开发利用的动力源泉,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也必须在产业发展与科技发展之间谋求均衡。
  综上所述,在研究矿产资源开发战略时,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掌握和控制优势矿产资源,加快在全球范围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大、中、小矿山开发并举,合理控制有色金属冶炼产能的扩张,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开创国际化经营的新局面,最终实现有色金属工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7]。参考文献:
  [1]康义,等.加入WTO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R].北京:中国
  有色金属工业协会,2002.
  [2]常前发.谈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矿业,2000(6).
  [3]关凤峻,王永生.循环经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
  [4]王永生.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J].中
  国矿业,2004(6).
  [5]李东昌,曹国生.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发展[J].广西地质,2000
  (9).
  [6]轶萱.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质和根本要求[J].中国统计,
  2004(4).
  [7]赵武壮,曹宝奎,王藩.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发展[J].有色金属工业,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