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低碳环保材料在景观中的运用

2016-10-17 16:30:40 1001阅读

  摘要:在景观中运用节能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突出绿色环保主题是目前国际上营造高品质多功能景观的主要趋势。随着我国国际交流的增多,我国对于低碳环保材料的运用也日益广泛。相对于传统的景观材料来说,低碳环保新型材料具有环保性、低耗能性、实用性以及低成本性的特点。环保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低碳环保新型材料的应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低碳环保新型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合理以及低碳环保材料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
  材料是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材料的运用对于景观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环保新型材料,就是采用清洁技术生产,减少对能源和天然资源的使用,大量使用无污染、无公害、无放射性原料生产的景观材料。低碳环保的新型景观材料不但符合新时期对景观材料提出的低碳环保的要求,而且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目前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节能技术及新型材料主要有:太阳能、风能、空气能、人工湿地净化水体技术、mbr膜生物水处理器、生态路、生态节能墙、木塑复合材料、复合金属、LED节能灯、合成纤维、复合排水板等。
  1我国在景观中运用节能技术及环保材料的现状
  景观材料是指设计师在设计景观过程中用来表达设计思想的物质载体,景观材料主要分为人工材料与自然材料两种。低碳环保新型材料日益成为景观材料的主流。低碳环保材料的使用,不但节约了能源和物资消耗,还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景观施工水平。
  2低碳环保材料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景观材料来说,低碳环保新型材料具有环保性、低耗能性、实用性以及低成本性的特点。
  2.1环保性
  环保性是低碳环保材料的主要特点,低碳环保新型材料的环保性主要体现在:
  (1)可再生性。低碳环保新型材料是对各种再生原材料进行循环利用而开发出的新型产品。低碳环保新型材料不仅节约天然资源,而且兼具各种天然材料所特有的美观和质感,很多环保材料更是具有耐腐蚀性、耐水行、防火、无污染等特性。比如目前在中国应用广泛的木塑复合材料就是一种可再生材料。木塑复合材料可替代石油资源,成为成本低廉、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可再生性不仅包括材料本身的可再生性,还体现在通过对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比如透水砖摒弃了传统的排水系统,可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及再利用,将建筑排水与景观水体相结合,景观水与灌溉水及其他用水相结合达到节约水资源的
  目的。
  (2)健康性。低碳环保材料的环保性除了体现在其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材料是可再生原料外,还体现在低碳环保材料本身的健康性。低碳环保材料对身体无毒无害,更适用于应用在景观设计中。传统的景观材料大都取材于自然材料或者化工材料,化工材料原料本身就含有有毒物质,而一些自然材料,比
  326
  如大理由等也被证明含有放射物质。因此,传统景观会向空气中挥发有毒成分,给人体带来不良影响。
  2.2低耗能性
  低碳环保材料,顾名思义就是这种材料不管是在生产过程还是在使用过程中都具有低耗能的特点。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用低碳环保材料是实现景观建造低碳化的重要途径。很多户外景观为保证其观赏性,需要通过色彩、灯光及温度的调节来达到美观的效果,但是这样一来,景观的耗能将会大大增加。如果在景观建造中适当运用低碳环保材料,就能大大节约能源。比如在户外景观中常用的玻璃屋,如果采用隔热性和保温性较好的节能材料,就能大大节约玻璃屋内的电耗。据测算,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的玻璃屋能节约能耗约60%,大大节省了电费开支,实现了景观低碳化。
  2.3实用性
  景观设计对材料的实用性要求较高,相对于很多传统材料,大部分低碳环保材料在实用性方面更胜一筹。比如在目前景观设计中使用最多的木塑复合材料,它的加工工艺多种多样,可以注塑、挤出、压制等,因此,木塑复合材料在景观建造中实用性的特点尤为突出。以木塑复合材料为例,低碳环保材料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
  (1)缩短材料的生产时间、节省材料的生产成本。木塑生产采用的是挤出工艺,可以大大节省产品的生产时间、储藏费及后期加工费用。同时由于其具有抗高温和抗低温能力,从而克服了一些天然材料固有的自然缺陷,如龟裂、翘曲、霉斑等。
  (2)更适用于户外装饰。由于大部分低碳环保材料具有结构合理、强度高的特点,因此,环保材料更适用于室内外装饰。同时很多景观环保材料,如木塑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技术能按照客户对尺寸、外形等方面的需求量身定做。
  (3)应用前景广阔。随着低碳环保材料研发的不断深入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环保材料在景观设计中的范围越来越广
  泛。
  上海世博会曾提出了低碳世博的理念,可以说上海世博会是一场节能环保新材料的盛宴,环保新材料的实用性在世博会展馆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城市最佳实践区项目应用了挤塑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日本国家馆的外墙,采用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是一堵“会呼吸的墙”;瑞士国家馆的智能帷幕由大豆纤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降解;芬兰馆白色“鱼鳞外墙”是新型纸塑复合材料。
  2.4低成本性
  与传统的景观材料相比,低碳环保材料性价比优势显著。由于环保材料普遍采用工业化生产模式,因此,质量稳定、成本低廉,环保材料的价格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低碳环保新型材料的低成本性还表现在,材料的生产过程能耗也较少。生态材料不仅材料本身不造成环境污染,它在生产过程中的耗能和污染也比传统材料更少。
  3低碳环保新型材料的发展趋势
  低碳环保新型材料是未来景观材料主要的发展方向,可以说,随着世界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环保景观材料也将会日渐取代传统材料,成为景观材料的主流。低碳环保新型景观材料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3.1低碳环保新型材料的应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低碳环保材料在我国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相对于以往一些传统的,从西方引进的材料来说,低碳环保材料具有与我国传统园林文化融合度高的特点,并且将逐渐成为我国本土低碳环保材料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国传统的景观主要以园林景观为主,我国的古典园林景观历史悠久。古书《考工记》中就记载有“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说法。中国景观设计在全球化的今天,受西方影响很大,材料的运用丰富而具有国际化特征,但也面临传统价值定位和民族文化延续的缺失。这是中国当代景观设计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在低碳环保材料的应用中,应特别注意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3.2低碳环保新型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合理
  环保材料应用的合理性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适度性和充分性。
  (1)适度性。在对环保材料的使用中,越来越注意适度性。很多景观设计和施工单位往往因为追求所谓“环保景观”而过度使用环保材料,最后材料虽然“环保”了,但是却造成了新的浪费。对环保材料的使用要适宜,这是环保材料应用的一个新趋势。只有适度使用,才能通过环保材料来改善景观环境,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人的本性是崇尚自然的,在运用新材料的时候,也不宜过度,以免造成浪费。
  (2)充分性。随着对环保材料研发力度的不断加强,现有的环保材料的一些未被发现的特性也正在不断显现出来。目前科技界对于低碳环保景观材料的特性和潜力的深度挖掘工作正在不断展开,对低碳环保材料进行多重利用,以实现材料的最大价值,是低碳环保材料研发和使用的一大趋势。
  3.3低碳环保材料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
  低碳环保材料在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不仅体现在使用量的增加上,也体现在环保材料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如市政景观、室内装饰、园林景观以及原生态景观开发中都可以大量运用低碳环保材料。北京燕西高尔夫场、烟台翠园芳、上海浦东机场、三亚机场以及临沂滨河小区等地区在建造过程中均大量采用新型环保材料,成为现代景观的典范。
  通过运用低碳环保新型景观材料来提高能源使用率,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国际景观设计和建造的发展趋势,也是低碳经济时代对景观设计的要求。我国目前在低碳环保材料使用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差距,我们应积极系统地学习低碳环保材料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环保材料自主研发,同时应促进环保材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从而真正推进低碳环保材料在景观中的应用。
  的固网宽带业务将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三网融合将加速面向个性化互联网的体验融合、基于“互联计算”的技术融合、软件服务生态链的产业融合,促进围绕个性化互联网的转型升级。三网融合的发展前景是可以肯定的,它的受益者,不仅仅是运营商、设备制造商,而且包括内容和服务提供商,最终服
  务于广大消费者,使得国民成为最大受益者。
  6对策建议为推动三网融合进程,政府应加快从五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建立统一的监管体制,实现电信、互联网、广电三网业务的统一监管。
  第二,加强技术创新,重点攻克新一代网络体系架构的关键技术。
  第三,要鼓励新兴业务的发展。促进IPTV、互动电视、CMMB移动电视等目前新兴的三网融合业务加快发展,规范并明确业务开展的许可条件,鼓励竞争,营造健康的业务发展环境。
  第四,推进建立三网全业务运营商。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整合,推进广电业政企分离、网台分离、制播分离,在电信改革重组成果基础上,推进成立全业务运营商,构建公平、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减少重复建设,实现国家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
  第五,制定并出台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为保障三网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快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出台,为三网融合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7结束语
  尽管“三网融合”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但“三网融合”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以新兴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推动着传统领域的发展,也促使上层建筑发生变革。因此,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信息产业部的成立为统筹管理三网的规划和技术标准,打破行业垄断和部门分割,避免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进融合进程将起到历史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杜百川.新一代广播电视网与三网融合[J].广播电视信息,2009,(9):32-35.
  [2]曾剑秋,陈静.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N].经济日报,2010,2010-01-21.
  [3]陈共德.广电在“三网融合”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分析[J].声屏世界,2010,(1):11-13.
  [4]韦乐平.三网融合的四大挑战及对策建议[J].通信世界,2010,(5):25.
  [5]木木.“三屏合一”:三网融合新突破[N].人民邮电,2010-02-23.
  [6]周宇.浅析三网融合之技术融合[J].广西通讯技术,2010,(2).
  [7]赵艳秋.产业发展急需配套政策[N].中国电子报,201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