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人工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机器替代”

2021-12-03 14:54:19 1332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制造”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制造业的智能化过程实际上不同于过去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不等于自动化,更不等于无人化。如何智能化,关系到解决当前AI制造困境,关系到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真正落地。目前,人仍然是智能制造的核心。
  追求自动化是自动化机器生产,本质是“机器替代”,强调大规模机器生产;“智能化”追求的是机器的柔性生产,本质是“人机协同”,强调机器可以独立配合要素的变化和人的工作。
  可见,智能一定不等于无人。在大量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机器与人的融合来推动决策思维的转变,才能拓展人的工作能力和方向,最大限度地赋予机器权力。
  因此,人工智能制造所追求的不是简单的“机器替代”,而是工业革命以来极度精细化甚至异化的工人的流水线工作,被拉回“以人为本”的组织模式,让机器承担更多简单、重复甚至危险的工作,而人则承担更多的管理和创造性工作。
  显然,要想实现人机一体化的智能加工制造,就必须经历从人到机的过程。只有当机器集成了更多的智能可能性,它才能扩展更多的能力。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作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完美结合,工业机器人以其天然的数字化特性,打通了单个生产设备与整个生产网络的连接,从而支撑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应用场景。
  如果说过去二十年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连接了智能时代的每一个人,那么未来二十年工业智能的发展将连接每一个工业机器人,从而带来生产效率甚至生产方式的全面创新。
  然而,在实现从人到机的过程中,工业机器人还需要具备能够在复杂、非典型的环境中与人进行交互的属性。只有灵活便捷,才能满足人机一体化的发展条件,对制造智能化进行全面部署。另外,机器的部署要具有可扩展性,即需要更多的智能平台来拓展工业制造的应用场景。
  目前,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仅仅依靠人工智能的单点,显然是不可取的。要想在制造人工智能的道路上加速,就要从行业的整个价值链进行优化升级。因此,当前的人工智能制造行业需要更新。

工业机器人

相关推荐

店铺推荐